2010年5月2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通过决议,决定将每年的7月28日(第一个发现乙肝表面抗原的美国医生Baruch Blumberg的生日)定为“世界肝炎日”,以此来增加人们对于肝炎这一疾病所造成危害的认识,凝聚解决这一问题的共识。
2011年7月28日是首个“世界肝炎日”,主题为“认识肝炎,科学防治”。
2012年7月28日是第2个“世界肝炎日”, 今年我国“世界肝炎日”的宣传主题是“积极行动,共抗肝炎”。
世界肝炎日-明星版(完整版)52秒
【了解乙肝】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损伤为主的一种传染病。乙肝的传染源主要是感染乙肝病毒的人,包括急性、慢性乙肝病人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国疾控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乙肝病毒携带者9300万人,其中2000万人为乙肝慢性感染患者。
【乙肝的传播途径】
乙肝病毒主要存在于乙肝病人的血液、汗液、唾液、月经、乳汁及泪液等分泌物中。乙肝的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方式:1.母婴垂直传播:妊娠期宫内感染、分娩期接触到母亲的血液、羊水和分泌物而被感染、喂养过程中被感染。2.血液或血制品传播:被污染的血制品如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输给受血者,多数会发生输血后肝炎,另外血液透析、肾透析时也会感染。3.医源性传播:被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刀、牙钻、内窥镜、腹腔镜等)均可传播。4.家庭内密切接触:主要指性接触、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如同用一个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有受感染的可能。可通过破损粘膜进入密切接触者的体内。5.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污染,如浴池、剃刀等均可传染。
【乙肝症状】
急性乙肝潜伏期一般为50-150天。乙肝患者临床表现为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肝大,质地为中等硬度,有轻压痛。病情重者可伴有慢性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脾大,肝功能可异常或持续异常。
【乙肝治疗】
急性乙肝以对症治疗为主,经过正规治疗一般都能痊愈。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是遵从医生建议,正规、合理、长期的抗病毒治疗。患者应忌烟酒和劳累,饮食宜清淡,吃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不乱服药,规范作息时间,保证充分的睡眠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乙肝的预防控制】
1. 预防乙型肝炎,首选是接种乙肝疫苗,这是目前最有效、最安全的预防乙型肝炎病毒的方法。同时应注意乙肝易感人群要及时补种乙肝疫苗,使体内保持有效的抗体滴度。我国目前儿童乙肝疫苗的免疫程序为:出生24小时内,1月龄和6月龄各接种1剂次。
2.母婴阻断: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怀孕之前一定要去医院进行一次全面的肝功能检查、B超检查和病毒检测等,如果肝功能正常,病情处于稳定期,是可以进行生育的。如果肝功能异常,不适合怀孕,应该先治疗。女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怀孕后应进行母婴阻断,避免婴儿被感染。
3.减少血液制品的输入,不接触未经严格检验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不使用消毒不严格的医疗器械进行诊疗。
4.长期接触者要注意个人卫生,注意食具、牙具、剃须刀及其他用品的分开使用。最好采取分餐制或提倡公筷公勺的使用,家庭用具或餐具要经常消毒。
【了解甲肝】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流行情况与卫生状况密切相关。常呈周期性暴发流行,传染源是急性期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
【甲肝的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多为生活接触传播,主要通过粪口途径感染。即由病人的潜伏期或急性期粪便、血液中的甲肝病毒污染水源、食物、用具及生活密切接触经口进入胃肠道而传播,也可经苍蝇携带而传播。此外,人们饮食生活中食用生、半生海鲜、水产品、无证食品的日常饮食也是感染甲肝主要危险因素。
【甲肝症状】
甲肝潜伏期一般为15-45天,平均为30天。感染甲肝后,一般发病急,临床上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发热、右上腹部不适、肝区疼痛等。少数病人可有黄疸(巩膜、皮肤黄染,尿色加深)。
【甲肝治疗】
甲肝以对症治疗为主,多数甲肝病人可以彻底恢复。患者应忌烟酒和劳累,饮食宜清淡,吃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不乱服药,规范作息时间,保证充分的睡眠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甲肝的预防控制】
1.接种甲肝疫苗,这是目前预防甲肝最有效的方法。我国目前对18月龄儿童免费接种1剂次甲肝减毒活疫苗。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生熟食物应分别放置,避免交叉感染;烹调或进食前应洗净双手。
3.农村注意管理好水源,使用卫生厕所,管理好人畜粪便。
【了解戊肝】
戊型肝炎,简称戊肝,是由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病毒性肝炎,常引起肝功能损害,严重者可发展为肝衰竭,乃至死亡。在成人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戊肝发病已居首位,病死率为1%-5%。大学生因为生活高度集中,相互接触频繁,是消化道传染病暴发、流行和蔓延的易感人群。
【戊肝的传播途径】
戊肝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一方面,进食半熟动物肉制品、海产品容易感染戊肝。另一方面戊肝病毒也可以通过污染饮用水、餐具、蔬菜水果等,直接或间接经消化道传播。
【戊肝症状】
戊肝最长潜伏期75天,感染戊肝后,一般发病急,通常表现为皮肤结膜发黄、发烧、疲乏、食欲不振等。黄疸型病人皮肤、巩膜发黄,尿色加深,似浓茶样,可有肝脾肿大。重者会出现极度乏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极严重者意识不清、肝衰竭乃至死亡。戊肝发病以中年人、老年人为主,戊肝对孕妇、慢性肝病患者、老年人和婴幼儿杀伤力更强。孕妇感染戊肝易引起胎儿流产、早产、死胎,1/3感染孕妇自身会出现重型肝炎,死亡率高达20%。慢性肝病患者44%-83%有重叠感染戊肝的风险,感染后死亡率高达75%。
【戊肝治疗】
戊肝经过对症治疗,大多都能痊愈。患者应忌烟酒和劳累,饮食宜清淡,吃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不乱服药,规范作息时间,保证充分的睡眠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戊肝的预防控制】
1.接种戊肝疫苗,这是目前预防戊肝最有效的方法。建议戊肝高发区人群、与生猪、家禽养殖和猪密切接触的高危人群、孕前妇女、各种原因所致的免疫缺陷人群和中老年群体中推广使用。我国目前戊肝疫苗按“0.1.6”程序全程接种3针。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或少吃生冷食物,不到没有卫生许可证、服务人员没有健康证、卫生设施不全的小型餐馆或路边流动摊贩处就餐。
《不安全注射:丙肝传染的重要渠道》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2-06/15/content_1416216.htm
《紫金丙肝感染初步查明原因》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2-03/03/content_1336541.htm
《今天是首个世界肝炎日》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1_07/28/7999482_0.shtml
其它相关健康主题http://www.gzcdc.org.cn/health/bdxgx.htm、http://www.gzcdc.org.cn/health/bg.htm
《广东省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接种指引》《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国成人乙型肝炎免疫预防技术指南》:请点击资源下载http://www.gzcdc.org.cn/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