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广州 共创同享

“十一五”期间,广州市通过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一系列战略举措,城市环境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全面提升。在此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在《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出“推进健康广州建设” 的要求。市委十届三次全会做出了《关于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决定》,提出要以新型城市化发展统领各项工作,推动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和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努力建设经济低碳、城市智慧、社会文明、生态优美、城乡一体、生活幸福的人民满意的理想城市。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推进健康广州建设”的工作要求,市卫生局在参照国内外健康城市的建设经验和总结我市实施“健康亚运健康广州全民健康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牵头起草了《广州市建设健康城市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201210月,广州市政府第4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规划》。今年18日,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规划》,广州市正式加入建设健康城市的行列;与此同时,市政府建立了广州市建设健康城市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陈建华市长为第一召集人,贡儿珍副市长为第二召集人;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今年41日,贡儿珍副市长受陈建华市长委托,主持召开了广州市建设健康城市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全面启动建设健康城市工作。

广州市健康城市办

健康城市是世界卫生组织在20世纪80年代应对传统城市化发展模式给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而倡导的一种新的发展战略。其核心思想是希望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努力,在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行的各个环节贯彻以人为健康为中心的新理念,保障广大人民健康的生活和工作,实现人与城市的和谐相处。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城市是长期致力于创造和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开拓并扩展期其资源、使城市导民能够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相互协助和支持,并发挥最大潜能,达到最佳状态的城市”。

(一)建设健康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的必然选择。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历史与现状警示我们,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浪费、低效益(低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城市化模式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给城市带来了空气、水等环境污染等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人口拥挤、住房紧张、交通堵塞等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心理压力加大,不良生活方式、膳食结构不合理,以及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食品安全事件等成为威胁城市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人的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判断标准应该是以保障人的健康为基础的标准。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市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努力转变发展方式,走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实现人与城市的和谐发展。建设健康城市是解决城市现存的健康问题,促进和保护城市居民健康、提高市民的健康文明水平,促进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策略。

(二)建设健康城市是城市发展的世界趋势。目前,全球已有数千个城市在创建健康城市,创建健康城市已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国际大趋势。2007年,我国提出“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目前我国北京、上海、重庆、杭州、苏州、海口、唐山、大连、南宁等十多个城市也先后制定了健康城市建设规划,启动了健康城市建设。

建设健康城市的各项工作都是围绕营造健康环境、构建健康社会、完善健康服务、培育健康人群、发展健康产业等五个方面,目标是要把广州建成一个城市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有效控制环境污染,稳步发展生态建设和健康产业,市容整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风尚良好,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相应发展,医疗、预防、保健服务和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高效,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完善,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高效能基础设施、高质量生态环境、高水平健康人群的健康城市,各项健康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因此,能给群众健康的城市环境和社会环境,使群众能得到完善的健康服务,全市人民身心健康,健康产业促进城市持续发展,就是群众能得到的最大实惠。

 

健康城市与我国的国家卫生城市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在于两者都要求加强环境保护和提升人们生活环境的卫生质量,保障人们能够享受洁净、安全、高质量和稳定的生态环境,从而直接或间接促进人的健康水平的提升。

区别在于国家卫生城市主要考核范围限于行业卫生、环境保护和市政市容建设领域。健康城市要求在转变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从根本上改进影响人的健康的整体环境,其涉及面更广,内容更加丰富,涉及城市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包括: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医疗产业等各个方面。

 

(一)我市建设健康城市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是: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健康城市10条标准和建设健康城市准则的基本要求,以推进“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城更美”为抓手,把广州建成一个城市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有效控制环境污染,稳步发展生态建设和健康产业,市容整洁、市貌优美、社会文明、风尚良好,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相应发展,医疗、预防、保健服务和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高效,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完善,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高效能基础设施、高质量生态环境、高水平健康人群的健康城市,各项健康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评价指标问题:健康城市建设关注实施建设的过程。对于健康城市建设而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国际上暂没有统一的考评标准。但为了推进各项工作开展,评价其实施效果,我市建设健康城市筛选了34项指标,形成了“广州市建设健康城市指标体系”。包括了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人群和市民满意度等指标。指标的选用参考了其他城市指标体系、建设幸福广东评价指标体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及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各类创建活动评价指标等。

与杭州市建设健康城市“十二五”规划指标值比较,杭州市选用44个指标,有18项指标与我市规划相同,其中7项要求高于我市,6项要求低于我市。与北京建设健康城市“十二五”规划指标值比较,该市选用35个指标,有16项指标与我市规划相同,其中9项要求高于我市,4项要求低于我市。